日前,美的對外宣布,美的將向庫卡中國下屬業務注資,共同成立3家合資公司,以拓展工業機器人、醫療、倉儲自動化三大領域的業務,以順應中國市場在智能制造、智能醫療和智能物流、新零售等方面的高速發展需求,開發適合中國客戶需求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實現自動化業務板塊的全面高速增長。
隨著美的這樣的巨頭及部分垂直領域專業企業的擴產,新開工工廠將在2018年、2019年實現量產,有行業機構預測,未來3年,國內工業機器人產量在目前基礎上還會翻番,到2020年國內工業機器人產量或將超過27萬臺。
業內人士表示,在需求擴大的前提下,擺在眼前的挑戰也很明確。目前機器人產品的智能化仍不足。現有產品多處于功能相對簡單、初步智能的形態,在復雜場景下的人機交互體驗仍不理想,與用戶需求難以吻合。
美的加速機器人業務布局
據透露,新合資公司成立后,美的將擁有合資公司的50%股份,庫卡集團擁有50%股份。
這是美的收購庫卡后首次對外公布發展計劃,展示了美的庫卡對于機器人業務板塊的共同規劃和布局。
庫卡全球CEO蒂爾·勞伊特(Till Reuter)表示:“合資公司讓我們在中國的發展規劃更加明確具體,也為庫卡在全球的成功提供了有力保證。庫卡和美的強強聯合,這樣的合作讓我們離成為中國第一的目標又進了一步。”
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則表示:通過與庫卡攜手成立合資公司,對內,我們深度整合了雙方的優勢資源,實現美的版工業互聯網的閉環整合;對外,我們繼續深耕工業及消費機器人市場的廣泛需求,從更高遠的角度推動“人機新世代”在中國市場的演化。
據悉,庫卡旗下瑞仕格(Swisslog)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業務也將整合到美的庫卡合資公司,順應中國在醫療和倉儲零售行業高速發展的需求,進一步開發符合中國客戶需求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實現這兩方面業務的全面高速增長。
具體為,庫卡監事會已批準將其在中國的一般工業業務與SwisslogHoldingAG(以下簡稱“瑞仕格”,屬于庫卡下屬子公司,該公司為醫院、倉庫和配送中心實施先進的自動化解決方案)中國業務合并,并與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設立合資公司承接上述業務,合資公司雙方股東將各自持有50%的股份,合資公司的設立,將進一步推動庫卡業務在中國市場的滲透與擴大。
具體為,美的在中國順德科技園將新建生產基地,進行新產品開發。對此,美的稱,直到2024年機器人產能達到每年75000臺。
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增長
近年來,中國工業數字化相關技術迅猛發展。2015年,國務院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行動綱領》指出,預計到2020年,中國機器人每萬人使用密度將從36個上升到150個,由此躋身世界自動化程度*高的十個國家之列。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發布的數據預測,目前,中國工業機器人的年度銷售額已經達到了有紀錄以來所有國家中的*高水平:在2016年,銷售高達8.7萬臺,年度增長率為27%。從2018年到2020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的銷售額將以15%到20%的幅度增長。
國家統計局*新數據顯示,今年1~2月,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增長25.1%,工業機器人制造業投資增長81.8%。
據IFR(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發布的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的保有量達到30萬臺。此外,與先進的制造業國家相比,我國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還有不少差距,工業機器人的保有量仍有巨大上升空間。
首先,工業機器人將會實現更為快速的發展。工業機器人是*典型的機電一體化數字化裝備,技術附加值很高,應用范圍很廣,作為先進制造業的支撐技術和信息化社會的新興產業,將對未來生產和社會發展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行業的發展前景良好。
其次,應用領域日漸廣泛。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工業機器人已在越來越多的領域得到了應用。在制造業中,尤其是在汽車產業中,工業機器人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比重超過30%。隨著工業機器人向更深更廣方向的發展以及機器人智能化水平的提高,機器人的應用范周不斷擴大,已從汽車制造業推廣到其他制造業。
第三,生產基地轉移。隨著中國和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的工業機器人市場的擴大,國際工業機器人領先國家市場規模增速放緩,國際先進工業機器人制造商正逐步將其業務發展重心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以消化其在原有市場上剩余的產能,同時增加其業務利潤。
第四,行業競爭更加激烈。目前,工業機器人制造是各大裝備制造商都欲介入的一塊領域,無論是傳統的機械制造企業還是電氣企業都希望能在未來工業機器人市場分上一杯羹。可以預見,未來國內工業機器人制造商所面臨的競爭不單單來自國外企業,如ABB、FANUC、KUKA和YASKAWA等巨頭,更有來自國內跨行業的企業,行業的競爭程度將會更加激烈。
*后,行業技術水平不斷提升。隨著國際先進工業機器人制造商將其業務向發展中國家延伸,原本行業技術水平落后的國家將會迎來一個技術提升的大好時機。跨國公司攜帶其產品和科技人員進入新的市場后,可以給當地的企業帶來示范作用,通過增強其競爭意識推動當地企業主動進行技術提升。同時,跨國公司與當地企業合作的過程中能夠讓后者接觸并學習國際上先進的技術。另外,國內有些工業機器人制造商已經積極走出國外去引進先進技術。
隨著美的這樣的巨頭及部分垂直領域專業企業的擴產,新開工工廠將在2018年、2019年實現量產,有行業機構預測,未來3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的增速可達30%以上,到2022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年銷售量有望超過27萬臺。此外,據IFR(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發布的*新報告預測,未來十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年平均增長率將保持在12%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