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工博士官方客服微信
聯系方式
聯系方式
電話:18621383605
服務時間 8:30~18:00
返回首頁
回到頂部
國產機器人價格優勢面臨挑戰
2018-03-01 17:47:35
在平昌冬奧會閉幕式“北京八分鐘”中,由國產機器人公司新松負責研發的24臺移動機器人“冰屏”讓人驚艷。
中國已成為工業機器人密度全球增速*快的國家,但在快速發展下,國內機器人產業鏈的生態如今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政策利好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于2018年2月在德國法蘭克福發布的*新報告,全球制造行業的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已達到74臺/萬人(每萬名工人使用工業機器人數量)。其中,亞洲作為近幾年全球經濟發展*活躍的地區,機器人裝機量的增速在全球也排在首位。2010年~2016年期間,亞洲機器人密度的年均增長率為9%,美洲為7%,歐洲為5%。
在*新數據統計中,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密度位于全球排名第23名。在2020年之前,中國計劃躋身全球自動化程度前十的國家,在產業政策《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規劃到2020年實現工業機器人密度達到150(每萬人勞動力使用150臺機器人)以上,到2020年之前國產工業機器人年銷量達到10萬臺,其中六軸及以上工業機器人年產量超過5萬臺。這也利好中國機器人企業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發展。
國內機器人企業也在政策利好之下獲益頗豐。新時達(002527.SZ)、新松(300024.SZ)、埃斯頓(002747.SZ)、拓斯達(300607.SZ)為代表的四家國產機器人廠商發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上述企業平均營收增幅達到了54.75%。其中,新時達營業收入25.8億元,新松營業收入16.77億元,埃斯頓和拓斯達營業收入也分別達到了6.65億元和5.08億元。而新松2017年全年歸屬凈利潤可以達到4.313億元至5.135億元。
雖然業績亮眼,不過中國機器人企業的短板依然明顯。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在工業機器人產業全球重要專利申請人中,日本的安川電機公司和發那科公司分別以5823項和4512項專利申請位居全球前兩位,三星、日立、本田、索尼、庫卡、西門子等公司緊隨其后。
在前十五位全球重要專利申請人中,日本企業占據了11席,在專利技術方面的競爭優勢明顯。而在全球相關專利申請量Top15的排名中,中國國內專利申請人無一上榜,中國國內機器人企業與國際巨頭之間仍存差距。
工信部統計的數據顯示,我國涉及機器人生產的企業已逾800家,其中超過200家是機器人本體制造企業,大部分以組裝和代加工為主,處于產業鏈低端,產業集中度低、總體規模小。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王瑞祥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國的機器人產業基礎還比較薄弱,特別是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弱,核心技術缺乏,這已經成為制約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瓶頸。
因此,雖然中國工業機器人發展速度迅猛,但在新松機器人總裁曲道奎看來,國內機器人企業仍然前路漫漫。他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巨大的市場卻并未孕育出中國自有的可與工業機器人領域“四大家族”(發那科、安川、ABB和庫卡)比拼的機器人企業。據悉,“四大家族”的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60%。
性價比不再
國內機器人企業早前強調的自身的優勢更多還是從“性價比”的角度來考慮。
雙環傳動機械研究院院長張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考慮到進口關稅、運輸以及生產等成本,該研究院生產的減速機價格相較于國外進口的大概可以減少20%~30%。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機器人企業高管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目前,大部分國產機器人企業仍以組裝和代加工為主,靠“性價比”而非核心技術來打開市場,處于產業鏈較低端的現狀。
但是,這種靠價格優勢占領產業鏈低端的生態如今正在悄然發生變化。